永年縣的標準件產業從上世紀60年代末河北鋪初家小螺絲作坊起步,經歷40多年的發展,該縣的標準件產業已有各類加工企業2300余家,從業人員近30萬,年產量270多萬噸,成為全國較大的緊固件集散地,被譽為“中國緊固件之都”。
本世紀初,該縣標準件攤點已達1000多家,生產方式多是家庭作坊式。群體雖然上去了,但分散的布局帶來的資源浪費、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日益突出,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將影響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,所背負的環境隱患已逐漸令該產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逼仄,如再不轉變發展方式,調整產業結構,標準件產業將走向末路。
對此,永年縣以節能減排工作和三年上水平為契機,通過嚴格審批抓源頭、疏堵結合抓整治、建章立制抓長效,全力打造標準件“綠色”產業,為促進永年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嚴格審批抓源頭
嚴把項目準入關是實現污染物總量源頭控制較有效的方法。為此,該縣從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“三同時”制度入手,嚴把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關,對新、擴、改建設項目特別是“兩高一資”(高耗能、高污染和資源性)的項目,堅持先評價、后建設的原則,把環保一審批權落到實處,從源頭控制好新的污染增量。
對新上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,只要未通過專家論證的項目,無論為該縣的GDP和縣財政做出多大的貢獻,一律堅決予以否決。在嚴格落實環保一審批權同時,該縣研究國家產業政策,積極引進和支持那些科技含量高、經濟效益好、資源能耗低、環境污染小的標準件項目,并認真落實一次性告知、跟蹤服務、限時審批等服務承諾。對項目開辟“綠色通道”,積極幫助企業做環評、跑手續,爭取項目早日上馬。
近兩年來,該縣累計否決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12個,并幫助25個標準件企業辦理了環評手續。有力促進了標準件產業的上檔升級,為永年標準件產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把舵導航的作用。
疏堵結合抓整治
該縣的標準件產業規模參差不齊,但從標準件產業長遠發展考慮,該縣將把精力放在標準件企業上大規模,謀大發展上來。一方面嚴格按照國家“上大壓小”的要求,通過強制取締關閉小電鍍,集中整治廢酸或含酸廢水排放等有力措施,逐步淘汰家庭作坊生產模式和落后生產工藝、技術及設備等,實現標準件產業向著“擴大規模,減少污染,提高其效益,節省資源、質量超前”的科學方向發展。另一方面積極落實疏導措施,幫助取締企業改產、轉產,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進行治理,鼓勵企業做大做強。
近幾年,該縣環保部門通過跑市進省,爭取省市局批準,幫助籌建了永年縣三個電鍍,使永年電鍍業邁向了一條關小建大、集中生產、統一治污的健康之路。尤其是今年,該縣召開全縣標準件加工行業污染整治動員會,印發了整治方案,在全縣大力開展了標準件加工行業污染整治環保專項行動,通過狠抓原料酸經營、銷售,規范標準件加工企業廢酸處置軟、硬件建設,謀劃籌建集中處置,對原料酸銷售、使用及廢酸回收、處置,實施全程監控,多方面提升“標準件之都”環境品位。
截至目前,該縣按照“樹強樣板、以點帶面、整體推進”的工作思路,完成整治和驗收65家企業,其中熱鍍鋅企業43家,粉砞鍍20家,標準件企業20家,正在全縣逐步推進,標準件廢酸集中回收處置已進入實質運作階段。
|